为什么这些华人喜欢“白命贵”?
编者按:上次我们聊了美国 “脆弱的白人”如何在维护种族主义(我的白人朋友,一提种族主义,就开始哭泣)。所以,白人到底是谁?在美国,白人就只用“主流群体”四个字来简单概括吗?亚裔在美国是边缘群体,所以就应该向“美国主流”靠拢吗?而且,亚裔究竟算不算“荣誉白人”?
今年四月,模仿“黑人命也是命”(Black Life Matters)的“白人的命也是命”(White lives matter)集会在网上被疯狂转发,主办者声称“我们要让整个世界颤抖”。
极右翼华人将“BLM”运动翻译成“黑命贵”,以达到污名化这个运动的目的。但BLM运动的诉求是种族平等,正直的华人由此将这一平权运动译为更准确的 “黑人命也是命”。而当白人至上主义者喊出“White lives matter”这个口号时,其诉求再明确不过,就是继续保留白人的特权,在美国复兴3K党、法西斯纳粹运动,“白人命也是命”的译法既不符合美国种族现状(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,在美国不仅并不存在对白人的系统性歧视,白人民族仍然在美国享有特权),更不符合这个运动的真正诉求。“白命贵”,才是对这个运动准确的译法。
“白命贵”在脸书和推特声势浩大,频繁转发,还成功引起了纽约、西雅图和洛杉矶警方的高度关注。同时,“白命贵”就刚好在“停止亚裔仇恨”(stop aapi hate)期间开展。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居然有华人也支持这项运动。
2016年休斯敦富有争议的 "白人的命也是命 "集会
2021年4月经福布斯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,“白命贵”迎来了引人嘲讽的大结局:虽然键盘侠们网上高调,但是现实露面寥寥无几。由此,“白命贵”引发全美网友无数吐槽。
“白人至上”到底有什么潜在危险?白人不能一起上街游行为自己争求利益吗?为什么亚裔和黑人走上街头就是好,一些白人就不好?我们是不是在双标?
全世界都“白命贵”,不幸的是,不少华人也支持这点
早在2016年,“白命贵”就开始随着全球右翼崛起,在美国蠢蠢欲动。
“白命贵”的高调支持者之一是白人女性Rebecca Barnette,也是公开的新纳粹党NSM的创始人之一。这些极端右翼白人发起和创造“白命贵”WLM的集会和网上集会。然后,在2020年BLM“黑人的命也是命”期间,特朗普总统批评BLM是“分裂和种族主义的术语”,他以及白人保守派提出了反对BLM的口号 -- “all live matter” (所有人的命都是命),也就是ALM,号召“我们看不见肤色”。
ALM被讹传为是真正“公平平等”,但是核心是极端右翼白人专门反对种族平权,后来,ALM通过微信假新闻得到许多华人支持。从此之后,ALM像一个里程碑一般,开启了华人一系列支持右翼白人光怪陆离的操作:反黑、“慕白”、排华、仇恨少数族裔、内部种族歧视、支持骄傲男孩、排斥新亚裔移民……
乃至于到新冠期间,一些极端保守华人否认对亚裔种族歧视犯罪泛滥,高调抹黑亚裔平权运动。至今,你都可以看到微信保守派大量政治输出,呼之欲出的全是劝华人支持白人,核心99%都可以概括为“我们要拥护‘美国主流’,换句话说美国白人做什么都对,我们跟着白人能换取美好的未来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?
欧洲殖民留下的“白本位”遗毒甚深,亚裔不知不觉也把这种支持蔓延到了政治上。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,2000年就通过实验证明了北美华人对白人核心地位的支持。
很多华裔家长甚至拒绝教孩子汉语,希望孩子更加“美国人”,也是就是更“白人”,但是种族和身份不可能变更,导致很多华裔二代身份认同彻底混乱。
耶鲁教授和研究者当年做了一个实验,让受试者从关键词、图像和描述理解大学生们对“美国人”概念的隐性关联,发现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对“我们 = 美国人”概念没有强烈诉求,尤其是亚裔美国人普遍认为自己不如白人那么“美国人”,所有亚裔实现对象,心中都存在隐形“我不能代表美国人”,间接说明了一个痛苦事实:亚裔深刻相信被白人灌输的“你是外国人”思想。
2016年纽约时报回顾了美国文化、政府、教育和商业领域最有权势的 503 人,发现只有 44 人是少数族裔。任何强者的名单对国家规则和文化有着巨大影响。
之后,圣地亚哥心理学教授Thierry Devos(白人男性)发表过一篇著名研究《美国人等于白人吗?》(American = White?)他进行了有六项研究调查美国各个族裔对 "美国人 "的定义,黑人不觉得美国人=白人,他们认为美国人 = 我们;相反的是,亚裔美国人对“美国人=白人”的看法显著。
华人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将 "美国人 "和白人肤色高度统一,“慕白”(white worshiping)现象此起彼伏。华裔“慕白”是一个结果,来自美国主流对亚裔的政策 -- “whitewashing”,也就是“洗白”,数代华裔曾被剥夺文化,被排斥但又被要求融入主流。
美利坚自古以来只有“白命贵”,其他人呢,不重要
其实,这世界上谁不想做白人?从过去到今天,白人在美国一直都是核心和最有代表的社会主体,白人毋庸置疑在社会架构中,依然具有最高社会地位和特权。美国白人不参加运动,不去游行,警察、学校、政府、医院和司法体系也是一直倾向于白人受益。我们谁都清楚,美国白人的特权身份、隐性或显性的利益可观。白人,经常被当作“房间里的大象”避而不谈。
相对应的则是有色人种从过去到现在,都没有彻底实现种族平等。
华人曾在历史上被多次剥夺文化和身份认同,新移民在求生过程中,“慕白”和“融入社会但是还被当作外人”是心酸的生存经验。美国一些华人最喜欢说:“我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”的种族翻译,暗含的意思是“我要在思想上变成白人,就能受到白人待遇。”
早在18世纪,"白人 "作为一个种族术语已经非常成熟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戴维·罗迪格(David Roediger,白人男性)曾写道:在非裔美国人被奴役时期,美国 "白人种族 "是为了在精神上拉开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距离。
而在法律上“白人”的定义早在1790年美国移民局的《归化法》中写的非常明确,只向 “ 任何外国的自由白人(white),美国可以 "提供入籍。也就是,你只要是白人,来美国移民,我们就给你公民身份。”
但是实际上,“白人”很难像黑人、华裔有文化归属和族裔概念,随着时代不同在动态改变,各个国家的人“白不白”在移民局法律上,对各国移民政策均有不同。德国人和英国人几乎一直是核心“自由白人”,直到1920年意大利人还是被视为“黑白之间”,犹太人在1909年被法院判定不是“白人”,直到今天,犹太人“算不算白人”在犹太人中依然争议。
在美国移民史中,至少有52个例子一些人被移民官认为“不是白人”,亚裔中包括一个著名的印度移民案例 -- Bhagat Singh Thind,Thind是100%高加索人,他曾在一战中为美国陆军效力。但是,因为他出生在印度,被判定“不够白,不能入籍”。
和最高法院打官司想要入籍的亚裔移民Bhagat Singh Thind
对于华人来说,美国法律大部分时间从未把我们当作保护群体。对于我们来说排华历史不多重复,但是华人因为不是白人,直到1909年在各州才开始逐渐可以有上庭,1943年取消排华之后,经常还是有“华人不是美国人(指代的是白人)”的说法,华人的证词在法庭上被忽视。
总而言之,美国百年法律加持的“白本位”遗传到今天:只有白人才是主人,有决定权,是大国公民,我们最好都去做白人。这种历史让华人,汉族主体的华裔移民会感到匪夷所思,甚至无法想象,但是现在,这种历史其实也没有彻底远去。
正在消失的“白本位”和正在松动的种族三角形
美国在经历了全球化后,随着移民开放,开始从全球引入各种人才。美国的经济结构更新,法律进步,蓝领阶级和乡镇普通白人随着社会阶级下移,和带着财富才能的有色移民的涌入,无法接受“白本位”的削弱和消失,“白命贵”的背后是白人失去特权的落寞出现了:
“为什么我们以前的特权为什么没有了?怎么到我们这代,白人不是核心了?”
白人身份在种族三角形里,被捧在顶层架构上并不是只有好处。对于活生生的一个个白人,他的生活很多不是靠自己得来的,是因为社会构造给的。因为他们被架空在社会顶层,随之而来的脆弱感非常显著,“捧杀”的代价出现了。
就如同杨笠脱口秀吐槽“为什么男人看起来那么普通,但那么自信”,引发了一些对号入座的男性原地爆炸。一些种族主义白人在族裔平权讨论中也经常“原地爆炸”:“白命贵”和“所有的命都是命”就是典型的“为了反对反种族主义”爆炸表现。
我们在美国生活的人,对“种族主义”印象是皮毛,比如在大街上被叫“滚回中国”,或者大概明白美国白人区就是安全,黑人区就是犯罪。种族主义是一个稳固体系,是移民、就业和司法体系中各族裔平起平坐的权利。亚裔政治学家Claire Jean Kim提出的种族三角形诠释了美国各族裔的地位和关系。
美国种族三角形(race triangulation),由亚裔政治学家Claire Jean Kim提出
在种族三角形中,欧裔白人被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特权群体、非裔和其他“棕色皮肤”人群被视为社会底层,是犯罪的来源,虽然具有话语权;而亚裔被概括化为“是只干活不参与政治的好工具人”,完全被剥夺话语权。美国稳定的种族主义三角形中,亚裔是不可缺少的核心一环,通过维护白人核心,确保了种族主义的稳定和可持续性。
而近年来种族三角形变弱了,越来越多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涌现和“爆炸”,就是为了反抗种族平等的进步。但是,不少华人的“白本位”封建思想还在,极端“华川粉”、对中国人内部种族歧视严重的“老高华”,某种程度上支持白人至上、极端保守和极右。
还有的华人特别荒诞,担心“落在黑人手里日子更差”,或者跟着嚷嚷“左派在欺负白人”,也是属于上图中标准的“把自己当外人”,被歧视而殊不知反省。
他们以追随“美国白人”作为人生目标,巩固基督教作为“美国国教”。似乎都朝着“我要和白人平起平坐,行动上演变美国白人从我做起”而奋斗。他们支持“白命贵”,反而是不折不扣把这些糟粕原原本本输入到社区内,在强化种族三角形。
为创造一个去种族主义的未来奋斗
美国种族主义从法律、文化、社会参与上依然侵蚀影响着一切非欧洲核心非白人的其他社会群体。在2020到2021年的美国反种族主义运动之前,美国践行过“我看不见肤色”这种“色盲”(colorblind)温和政策,在瓦解三角形过程中不见成果,已经被淘汰了。只有发动“停止亚裔仇恨”和“黑人的命也是命”,弱化种族三角形,以各族裔发出声音的方式结束种族主义。
种族三角形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的体系,社会阶级可以随着个人努力和时代变化发生改变,今天可以暴发户看不起穷人,明天穷人变身土豪看不起暴发户,个人身份可以伴随着阶级反转。但是,种族主义的划分是通过人的外表,永远不可能像社会阶级一样“反过来”。
作为亚裔美国人的 "困境 "在社会中依然很常见,总是不被视为 "美国人 "。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三代美国人,依然会被问到:
“你从哪里来的?你到底从哪里(祖国)来的?”。
(Where are you from? 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?)
白人一代移民如果从欧洲各国来到美国,除非有严重的口音,都不会被问到祖籍。亚裔哪怕失去了亚洲祖籍的文化归属,已经变成了“精神主流”,等于种族主义制度不断的提醒我们:
你,是我们国家的外人。你不管抛弃多少自己的文化,还是会被放在种族三角的中间。
美国华人新移民往往不了北美少数民族的处境,只以为“白人和华人比较努力,黑人不努力,努力就能实现美国梦”。但是华人祖先在美国排华下存在数百年,直到60年代才获得公民权,都是靠着不懈的提出诉求。公民权并不是靠着努力和“美国梦”换来的,甚至连出生公民权,都是华人祖先反抗美国种族主义系统、拥有自己的声音而得来的。
一名叫黄金德的餐馆工人赢得了拥有公民身份的权利,更为每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人赢得了此项权利。
现在,美国强调多元化(“diversity”)就是充分尊重和聆听每个族裔和文化的呐喊,对弱化种族主义三角形已经初见成效。而美国的年轻一代已经充分认识到,观察社会的视角应该从我们自己出发,从我们社区的历史出发,再次重新审视社会。近十年来,美国主流权力机关、文化宣传里,白人的核心地位开始出现松动。
虽然在几百年内,种族三角形不可能被逆转,但是我们要做美国的主人。白人和有色人种的体验和生活的“镜像”和“对调”永远不可能,“有色人种压迫白人”和“有色人种歧视白人”从种族角度,根本就不可能存在,“白命贵”应该被谴责,瓦解三角形建立平等的种族制度,才是华人在当下的职责。
对于白人,我们要友好,而不应该讨好。
相关阅读:
华裔与黑人的跨种族团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|5·19计划纪录片后记
加州为亚太社区拨款1.6亿美元,为什么只有投资社区才能保障安全?